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2的文章

Scrum的基礎實踐-Kanban,就看這本Lean from the Trenches

Lean from the Trenches: Managing Large-Scale Projects With Kanban 在Scrum的實踐上,很多書在某些環節都只講到精神,實踐的步驟往往含糊不清。 但透過Henrik Kniberg這本書,我們可以很確實的知道,實施Kanban(看板)管理,則一切行為會自動傾向於Scrum的作法。 那不懂Scrum的人,中文書可以先看看笑談《軟體工程:敏捷開發法的逆襲》,這本觀念寫得不錯,贅詞跟廢話多了些(應是blog文章轉書的關係吧)。 對於大/中型專案使用Scrum的方式,顯得經驗有些不足(專案合約中的交付物、較大型系統的Domain Model、……),有興趣的還可以參考《Practices for Scaling Lean & Agile Development》。 回到《Lean from the Trenches》,寫了些筆記在下面 (提醒自己是放在OneNote中),看得到啟示的人自然看得到,覺得有收穫的,去翻翻本書吧。 定義:可供(Ready)與完成(Done) 將工作狀態與等待狀態區分別開來很有用處。 為避免同實作太多工作,WIP 應有限額( WIP limit),如"每次最多五個功能"。 但WIP limit只適用於功能卡,Tech Stories & bug fixes不包括在此。 因為流程有所改善,所以Q2的平均速率高於Q1。

隨身『聽』:SENNHEISER IE80 + ADL Cruise

  在 UE 700聽了一年後,開始感到好像哪裡不足,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畢竟,言語無法描述自己都不能了解的感受。 但好歹聽出來了,不夠,這聲音表現的不夠,我知道,只是不知如何說起。 上網找了些耳機資料,但聲音這東西是無法形容的,只能感受。 四月一個週末上午跑去光華加煒(現在搬了),老闆人服務相當好,問了想聽什麼樣的聲音,陸續拿了幾隻出來: 試聽耳機小記: Sennheiser IE80--音場漂亮,低音比想像中的好,不過可能是隨身帶的mp3 player的緣故,總覺這支還有空間發揮。 SHURE SE535--直接啊!聲音沒有修飾的就殺了出來,不是我的菜,但有個性。 Westone UM3X --平衡。每個聲音其形狀線條都出來了,我喜歡,不過因為也是平衡電樞式單元,跟之前用的頗像,考慮換個菜。 其他的沒有太多個性的就不說了...... 當場IE 80沒有貨,價碼也高,差點就下手了Westone UM3X。 上網翻了價錢,趁五月去趟香港時,用公司貨定價的7成不到就入手,耳機真是暴利啊!! \(╯-╰)/ 耳道式、釹磁鐵動圈式揚聲器系統、減噪能力26分貝、可換線設計。 Transducer principle : Dynamic Ear coupling : Intraaural Frequency response : 10-18000Hz Impedance : 16 ohms Sound pressure level (SPL) : 115dB Cable length : 1.2m symmetrical cable Attenuation (passive) : Up to 20dB (90%) Weight : 5g IE 80要run 開,個人認為起碼要 150hrs 以上。 在這之前,我沒想過我會捨得花這把銀子在耳機上。 但你現在問我值得嗎? 我會說,花這些錢 聽 到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沒想過、也想不到的意境,值得。 大腦對於處理聲音的空間能力提高了,然後開始"讀"得出樂曲背後想表達的意圖。 (當然,很多流行歌讀不出個什麼鬼~) 這種「 共鳴 」的體驗,無法言傳的妙。 聽了I

GRD IV˙ Bleach Bypass 漂白風格

  GRD IV使用了一年,想說寫寫心得,看了看自己flikr上用GRD拍的相片,發現偏愛的多是用「漂白」模式所拍攝。 個人感覺的 漂白模式 :降低色彩飽和度,強調光線部分,增加影像的灰、黑部分,所以影像呈現的對比會提高,但在高光部分可能會過曝。 就以色彩飽和度降低來說,其實就會讓一般人不喜歡這樣的相片,因為”彩色”相片就是要色彩正確啊,不然拍黑白的就好了,弄個漂白照,彩不彩,亮不亮的,(假)文青啊! XD 但不可思議的,Bleach Bypass Style確實充滿著一種隔離的效果。 並不是將真實世界與相片中插了片玻璃似的隔離,那是像薄霧般的,將記憶包了層膜,在回看照片時,很明顯的知道,那是「過去」的事了。 那曾經看過的影像變得帶著「好像」、「大概」有過這樣的記憶的隔離。 漂白過後的記憶,成了種淡化的真實。 坦白說,GRD IV不是台適合「隨身」的相機,我說過的(去年),太有個性,每次拍個照就要調調這,動動那的。 因此也有想過出清的念頭。 但每每review這些漂白照(還有些正負沖),那個 smell ,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那個氣味是屬於 我 的,只有 我 才拍的出來, 誰 都不能」,在這些照片中,我產生了這樣的信念。 這是很奇妙的念頭,讓我跟GRD產生了一種 羈絆 。 京都、澳門、墾丁……,GRD IV確實不是一台好的旅遊機,但不帶著它,總覺得就會有疙瘩,怕記憶有了什麼遺憾似的。 想起之前旅遊,帶了單眼就不會再多帶S95,但現在,旅遊除了帶著台單眼,口袋還要放台GRD,真是自找麻煩啊!(笑)

Aerosmith - What Could Have Been Love

硬搖滾傳奇的老傢伙:Aerosmith - What Could Have Been Love 依舊令人熱血沸騰......的男子漢式情歌。 I wake up and wonder how everything went wrong Am I the one to blame I gave up and left you For a nowhere bound train Now that train has come and gone I closed my eyes and see you  lying in my bed and I still dreamed of that day What could have been love Should have been the only thing that was ever meant to be Didnt know couldnt see what was right in front of me And now that Im alone All I have is emptiness that comes from being free What could have been love will never be yeahhh An old friend who told me that you found somebody new ohhhhh, youre finally moving on You think that Id be over you after all these years Yeahhh but time is proving wrong Cause I’m still holding on Yea yea Yea What could have been love Should have been the only thing that was ever meant to be Didnt know couldnt see what was right

不服從的領導學:不聽話的員工,反而有機會成為將才

這本書,清楚介紹了 計畫 - 行動 - 成果 的思考方式,尤其是「校準」的觀念。 也詳細指出了 領導 、 管理 與 指導 間的不同。 非常好的一本管理/領導者要看的書。強推。 執行的方法創造出奇蹟,執行的方法才是我們應該敬佩的地方。 在戰爭中,「事情不會像上好油的機器那樣運轉順暢;事實上,機器從開始運轉就會產生阻力,需要領導者極大的意志力才能克服。」在戰爭裡,「所有事情都很簡單,但連最簡單的事都很困難......在戰爭中展開行動,就像在阻力重重的介質裡移動。」 克勞塞維茨想將這樣的戰爭實況形成一種觀念,他找到「摩擦」這個詞。 摩擦就是一切「不確定性、錯誤、意外、技術上的困難、無法預見的事物及其對決策造成的影響、士氣與行動」的總合。 摩擦的存在,恰恰說明了為什麼軍隊需要軍官、企業需要主管的存在。也因此,預測與處理摩擦,就成了管理的核心工作。 一個由不同的個人組成的組績,不論紀律多麼嚴明,想要追求共同的目標,都會像在開車時踩煞車一樣,一定會造成摩擦。 我們只能取得部分資訊,又只能交給處在高壓狀態下的人、進行有瑕疵的處理。 我們之所以會遇到摩擦,是因為人類認知上的限制;我們對現在所知有限、而未來根本就不可知。 線性思維有兩個特徵:一是按照比例,也就是投入多少就產出多少;二是相加特性,亦即整體是各部分相加的總和。但非線性系統卻完全不是這樣,克勞塞維茨在當時就很清楚戰爭是非線性系統,只是無法形成具體概念,只能借用摩擦、偶發事件、不可預測性等概念來說明。 管理的課題:如何對付有資訊的有限、如何相互傳遞我們確實擁有的資訊,以及我們最終應該如何行動。 克勞塞維茨用兩種落差來描述摩擦的影響。一是我們試圖在不可預測的外部環境採取行動,但我們一直沒意識到這點,因而產生了「預期成果」與「實際成果」之間的落差。二是內部的摩擦,導致組織的「計畫」與「行動」之間出現落差。這種落差來自資訊在取得、傳輸和處理的過程中,涉及許多獨立自主的媒介。三是是行動與實際成果之間的落差(或是”計畫跟預期成果之間的落差”)。 實際採取的行動和應該採取的行動,是不同的。會出現這種狀況,可能是錯誤的行動計畫造成的,或是 我們雖然策畫了正確行動,但執行者沒有照計畫去做。 計畫不完美,是因為我們缺乏「知識」。我們可能沒蒐集到足夠的資訊,或是對資訊的詮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