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3的文章

愛上便宜貨:追求折扣的代價

翻了翻讀書筆記,發現這篇未po過,雖筆記不多,很多觀點依然有趣,故供大家參考。 正如阿奎納提醒我們的,「 價格是相當危險的東西,任人解讀,任賣方操弄 。」 當我告訴哈佛大學社會學者查爾曼,我試圖找出價格的意義時,他笑著說:「沒有比價格更主觀的東西了。價格是許多東西最方便且不可或缺的替代物,但價格的意義究竟應該屬於哪個範疇?又有什麼東西會影響它的意義?我的意思是,你避免將價格當作既定的東西,而是將它拿來釋義,但價格本身根本沒有意義。 價格會如此惱人,是因為價格的意義不在標籤上,而在人的腦袋裡。 」 卡尼曼和特弗斯基以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規避損失」 (loss aversion)為例說明, 相對於賺取利得,大多數人更偏愛避免損失。 乍看之下,好像與我們的直覺不符,不是人人都想要贏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只是我們更不想有所損失 。如果我們不玩,就沒有機會贏,但也就不會有損失。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應該去玩的時候,卻有許多人拒絕去玩。不上場玩就喪失贏的機會,但科學家已證實人類就是不會自發地去擔心機會損失,特別是那些預期以後才會出現的機會。 不過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擔心因某筆好交易而蒙受損失。說到損失的感覺,不一定是真正的損失,單是察覺到有損失的可能,我們就會避免去做某些事,即便採取行動似乎才是理性行為。 因為我們拒絕承認錯誤,執著於我們已擁有的,以致許多人偏向迴避核心議題,誤以為我們的幻覺是正確的。 人類喜歡可以輕鬆解答的問題,對於困難的問題則習慣擺一邊。 「當問題很難回答,我們一時想不出答案時,就會問自己一個容易回答的相關問題,」卡尼曼說,「一般來說,容易回答的問題,都是錯誤的問題。」 「經濟學是一種信仰,」艾瑞利說,「 它假設理性行為,以及人會為了最大自利而行動。但就像其他信仰,那只是一種信念,沒有證明。 」   艾瑞利說, 購物並不是個訓練理性的活動,而是充滿不安情緒的過程 ,你的情緒可能一下愧疚,一下歡欣鼓舞。購物迫使我們依眼前事實去推斷未來需要,這真是件困難的事。我們怎麼知道明天需要或想要什麼?更別提一個月以後了。「 最主要的問題在於,購物是為以後而準備,而對人類來說當下永遠更重要 ,」他說。 打折有很多花樣可擾亂我們的心智,較有趣的把戲之一就是影響我們跟購買本身的關係。雖然幾乎每個人都在找尋划算的交易,但大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