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1的文章

你不相信的事˙張惠菁

好一陣子沒有看散文集了,上一本有印象的,是吳念真的《這些人,那些事》,但《這》書的故事性太強,很容易產生畫面,電影一般的,有些文章看起來甚至像是短篇小說。 離題了。 我以為到了這個年紀,對於別人生活的感觸描述,應該不再是那麼有興趣;但《你不相信的事》,用字遣詞之著墨,有其獨特的神韻。 讓我被吸引進了她的世界。 (不如同看電影,只是觀眾,而是被帶進了她自有的世界。) 那文字產生共振。 有些事情已經過去,但還沒完全變成回憶。還沒完全變成回憶,你就總以為還能對它做些什麼,還該對它做些什麼。想到也許應該打一通電話,發一則簡訊,或是坐下來為一封信。可是再想一想,實際是什麼也不能做的。該說與該做的都已經錯過了時機。於是整件事在可以成為回憶前就只是懸著。甚至也還不到能對人說的時候,說出的話總是遺漏多於捕捉。這樣的事一下一下在心口上磨,直到,(也不知道被打磨了的是自己還是事情)有一天形狀漸漸清楚了。想起它的時候就只是想起,而不會想到還得做什麼。於是它就不再那麼懸在心口上了。彷彿放棄的同時也被接納,那一瞬間,它被送進了回憶裡。 …… 我們對於過去的知識,其實是被許多像這樣偶然形成的空白缺口所決定。 我們仍然會(並且必須)繼績梳理歷史、尋求解釋,建構它,也拆解它。我們也許用各種方式探究歷史,但我們掌握的永遠不會是完美的真相——即使是當事人也不能給我們完美的真相, 空白與暗影,永遠依附在光亮的另一面 。 …… 那被放大的邊緣歪曲的影像籠罩在我所見的一切事物之上。最核心的內裡,是一種模糊的恥辱感。提醒著,其實我並不是那麼準確地嵌合到這個,說著漂亮笑話的世界。 她的文章裡有藉著文字自我救贖的味道,這是我主觀的認定,我也會藉著做某些行為讓自己得以進入自己的世界,又像看戲的人旁觀著那世界,所以有進入 / 出去同時存在的味兒。 唔,我也開始想 跟蹤 她了。

MacBook Air 2011 入手~

在光輝的國慶日,入手了我的MBA 2011 11"。 雖然blog已經停擺了3個月空白,之中還有很多文章在醖釀,可MBA的使用感想不寫不快。 jobs剛掛(總要紀念一下),又適逢折扣月滿萬送500(少得可憐~),加上肖想寫iPad程式很久了,在10/10舉國歡騰的氣氛下,下定決心地買下去。 好,有問題的是為什麼選11"而不是13"的ㄋ? 理由很簡單,因為我的Sony Z115已經是13"的了,若以使用的目的而言,11"的已經符合需求。 之前有使用過12"的IBM X40,實際上,MBA 11.6 "的銀幕其實差不了多少,還算習慣。 (其實真正的理由是:9" iPad / 11" MBA / 13" VIAO / 15" HP ,一整個順啦~) 使用了一個星期的感想: 洗鍊 。 從觸控板的滑順,鍵盤的彈壓,外形的美感,OS的設計,感覺上都是經過老師傅一點一點調製而成的作品。 那背後經歷過的思考 / 反省 / 微調 的吹毛求疵的個性,微微地卻不間斷地在使用的過程中散發出來。 於是洗鍊二字並不是刻意找出的用詞,是自然的從直覺中跑出來的字眼。   要說缺點的話也不是沒有,但它就是一副:“我就是這樣,你不習慣的話,就把我換掉好了”的態度。 令人喜愛卻又有些討厭的個性。 真是糟糕,下一台桌機要換的時候,我想,我會考慮MAC了。 11 吋 MacBook Air 規格如下: 顯示器 具備百萬色彩支援的高解析度 LED 背光鏡面寬螢幕 11.6 吋 ( 對角線 ) 具備百萬色彩支援的高解析度 LED 背光鏡面寬螢幕 * 支援解析度: 16:9 長寬比顯示 1366 x 768 ( 原生解析度 ) 、 1344 x 756 、與 1280 x 720 像素; 16:10 長寬比顯示 1152 x 720 與 1024 x 640 像素; 4:3 長寬比顯示 1024 x 768 與 800 x 600 像素 尺寸和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