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金惟純的「學聽話」與「學說話」

  看了商業周刊1212 / 1214期,金先生的兩篇文章,「學聽話」/「學說話」,讓我反思自省,原來自己也是不會聽話與說話的人啊! 如果把「不聽話」的症狀分為五級,我一定是第五級,也就是「好為人師」級。 病症如下: 一、別人還沒開口,我就知道他想說什麼; 二、如果是熟人在說話,三分鐘我就請他「說重點」,五分鐘就問他「結論是」; 三、如果說話的是長輩或「貴人」,我只好耐住性子假裝聽,但肚子裡意見一大堆,還得控制表情以免被發現; 四、我偶爾會認真聽別人在說什麼,目的是為自己接下來「發表高見」找題目; 五、如果場合由我主控,別人說話時我經常打斷、插嘴或接話。 總而言之,我只聽自己想聽的,而且隨著自己閱歷豐富、見多識廣後,能值得我一聽的「人」或「話」,當然就越來越少,少到幾近於零,等於把「聽話」這件事,變得日漸與我無關。 其結果,是多數人除了必須「請教」我以外,不會把心裡的事告訴我,少數人 ( 我無法阻止的)則日復一日在我耳邊嘮叨著同樣的事。 哎呀呀!我看我就算不是5級,也是4.5級了......。 開始學「聽話」以後,才知道自己過去的人生有多糟,不僅看不見別人在做的事,感受不到別人的心境,更不可能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基本上等於沒有「和人在一起」, 簡單說,「不聽話」和缺乏同理心、目中無人,是可以畫上等號的。不聽話,就是只用腦袋在活,沒有用心在活。不聽話的人,心中只有我,沒有人,一定會活得很累。 我怎麼學聽話呢?只有一句口訣,就是:用心聽!當別人在說話時,練習不插嘴、不妄斷、不「心不在焉」...... 我漸漸也發現,許多事不用說,也不用做,只要用心聽,就已經圓滿了。原來別人只是需要說,需要我用心聽,如此而己。 接著在「學說話」這篇,他提到了自己不過是「愛說話」(會說自己想法的),不叫「會說話」。 「學說話」的重點,是先學「不用說話」。   「說話」可以分為三大類: 為我說 、 為事說 、 為人說 。 下焉者 為己,為自己的情緒、過癮或企圖而說。 中焉者 是為了讓事情能夠順利完成而說。 上焉者 為人的圓滿而說。 金惟純提供了三個練習的方法: 1...

心智拼圖

  這本與其他幾本講大腦的書,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 心 的部分,情緒是可訓練的,內觀及慈悲心是真的可以有效練習。 戴維森(情緒神經影像的先驅)認為:「情緒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可以改變的。」 「我所謂的大腦可塑性,是大腦這個器官本來就是建構來對外界經驗做反應的。在過去的十年裡,神經科學最大的發現就是神經的可塑性,比起你的心臟、你的腎臟、你的肝臟, 大腦更是天生要對經驗做反應而形成改變的 。也因為這個神經的可塑性,我們才可以學習。」 沒有人會否認我們的認知和情緒是受到基因和早期經驗的影響,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我們的情緒生活不一定是受限於我們的基因,所有的童年創傷也不是完全不可逆轉。「情緒跟事實不同,」戴維森解釋道:「只要知道情緒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就可以重新界定它們,讓不好的情緒遠走。」 乍看之下,內觀的概念-- 只是單純練習觀察自己每一時刻思想、情緒和身體感覺的經驗 --似乎是沒什麼用的安慰策略,尤其是對身陷強烈情緒風暴中的人而言。但是再看一下,最近情緒的掃描研究顯示:這個安靜的、細微的改變情緒法,可能是最強有力的改變大腦的工具之一。 「我們發現,」西果說:「當人們覺得悲傷時,大腦某些部位就會自動活化起來,想找出為什麼心情不好的原因。」這些區域跟自我檢討、計畫、危險評估和解決問題有關,這些地方負責處理的問題像是:「這是我的問題嗎?我需要做些什麼來改善它嗎?這對我的意義是什麼?」等等。這現象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不論病人有沒有受過內觀訓練,悲哀就是悲哀,不愉快就是不愉快,每個人都會感受到的。 認為接受過內觀訓練的病人比較能知道身體在每一刻中完整的訊息,就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智能量去反芻或維持自我專注的思想。 自我檢討被認為是在情緒的挑戰經驗發生後延長壓力的原因,它使病人無法脫離負面情緒的控制,而且不但不能減少,反而加油添醋。傳統的佛教僧侶處理情緒的方法就是減低自我檢討,多倫多大學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找到這個策略有效的理由。 「據我們現在所知,這就是內觀幫助病人的地方, 它並沒有關掉大腦處理不愉快情緒所自動激發的區域,它只是提供病人一個了解身體當下每一剎那所發生事情的影像 。」 牛津大學精神科的教授,也是內觀認知治療計畫的共同主持人威廉所說,內觀很有效,因為它「 教人們另一個看待問題的方式,你可以很清楚的去看它,...

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

讀楊照老師的《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真是令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閱讀村上的《海邊的卡夫卡》時,我已經能夠隱約理解到"村上春樹的互文世界"這個觀念,因為那裏有圖書館,容易地就聯想到《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佐伯小姐說「嗯,但是那個圖書館裡面沒有放書。」 卡夫卡又問她說:「圖書館沒有放書,那放什麼呢?」 在《世界末日》那座圖書館裡,放書的架子上,堆放著一個個白色的獨角獸頭骨。 獨角獸頭骨裡存放著的是「記憶」,記憶存在「心」裡;圖書館所留存的就是一堆無法捨去的記憶與心。 年輕時候的佐伯小姐告訴卡夫卡的,「這裡沒有記憶,我們有別種方式處理記憶。」;那就與獨角獸的頭骨相呼應,所以主角需要去讀夢。 記憶存在心裡,那麼沒有心的人就讓獨角獸把記憶給吸收進去。 在那裡的人,他們如此單純,因為他們沒有心,因為他們沒有跟隨心最重要的一種東西,或者讓心變成可能的最重要的一種東西,那就是「記憶」。 他們只有片段短時間的記憶,沒有長時間的記憶。 那村上是這樣解讀”心”: 「不能把疲倦放進心喏。」她說。「我媽媽常說,疲倦或許可以支配身體,但心卻必須自己掌握好。」 「說得有理。」我說。 「不過說真的,我不太明白心是什麼樣的東西。那正確說來到底意味著什麼?到底應該怎麼去使用它?我只是記住那句話而已。」 「心不是拿來使用的東西。」我說。「心這東西只是在那裡而已,和風一樣。妳只要感覺它在動就好了。」(p.082) 「因為我有心而她沒有心,所以不管我多麼愛她都得不到什麼是嗎?」 「是啊。」老人說。「你只有繼續失去而已。她沒有你說的心這東西。我也沒有。誰都沒有。」 「但你不是對我這麼親切嗎?你關心我,不眠不休看護我。這不是心的一種表現嗎?」 「不,不一樣。親切和心又是不一樣的東西。親切是一種獨立的機能。說得正確一點是表層的機能。那只是習慣而已,和心不同。所謂心是更深、更強的東西。而且是更矛盾的東西。」 我閉上眼睛,把散在各個方向的想法一一收集起來。(p.212) 「但那裡沒有所謂的心存在是嗎?」 「沒有心。」老人說。「不過你的心終究也會消失。心消失之後既沒有喪失感,也沒有失望。無處可去的愛也會消失。只留下生活。只留下平靜而悄然的生活。你可能...

詠春扎記

雖說寫的是詠春扎記,實則更多為對武術上的心得。 最近詠春的課堂上,都在雙黐,也就是對打。 越打,越感到詠春的實而不華。 沒有什麼白鶴亮翅、猛虎硬爬山之類的名稱;就拍、膀、攤、伏、沖、耕幾個動作來來去去。 不見得好看,但就是實用。 初時認為主防不主攻,因為只有沖拳好用;越練越覺得,攻防一體,連消帶打。 對打久了,也比較不畏拳,反正先接,接著的連環動作就是防守,找對方的空隙。 拳法皆相似。 “功夫是打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 深有同感,打了,才知道自己那些招式不確實。 每次上課都盡量找3-5個人對練,因為每個人的習慣不同,招式各有巧妙。 多找不同的人練,聽勁的能力也慢慢地提高。 每次黐完手,就覺得自己的基本動作真的不夠扎實,看來每個單一的動作要再練熟悉一些,姿勢也要慢慢的微調了。 期望自己沖拳出去,對方拍不掉,化不開;拍個手,對方的重心都能拍掉。 我想起”半步崩拳”的故事。還有李書文學八極門的六合大槍時的故事。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拳兒”這套漫畫。) 確實印證了這句: 「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 可惜有的同學對練時只是一昧地搶攻,練得快,打得更快。 殊不知慢練快打的含義。 慢練,招式才會被身體自行牢記;真的對戰時,才不會亂。   對下面有的口訣也越有感觸: 念頭不正,終生不正。(拳套要求、人生寓意) 來留去送,甩手衝直。 按頭翹尾,按尾翹頭,中間(飄)膀起。 正身子午,側身以膊。 朝面追形,而(追形)不追手,以形補手,以手補形。 力由地起,拳由心發,手不出門(手不離午)。 (手由心發,點點皆清。正身子午,手不出門。) 避實擊虛 (遇實則卸,見虛即進)。 畏打(終)須打,貪打(終)被打。(不畏打,不貪打) 留情不出手,出手不留情。(留情不打,打不留情) 也聽從老師的建議,回去重翻了《王宗岳.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 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 然非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靈頂勁,氣沈丹田,不...

The Design of Design˙DSLs in Action

  很高興的是,今年一開始就看到這兩本書;難過的是,這兩本書都很硬。 “The Design of Design”這本的原文看的是很辛苦,希望有中文版早點出來,不然可能要看到第二季,阿彌陀佛。 The Design of Design: Essays from a Computer Scientist《人月神話》作者Frederick P. Brooks,2010的新作,我竟然今年才知道。 這本書難讀的理由是:它是本哲學書啊~ 雖然有從設計哲學講到設計實踐,從設計過程到設計靈感,既強調了設計思想的重要性,又對溝通的細節做了細緻的描述,以及因地制宜做出妥協的具體準則等。 但就是在講設計的本質,哲學的目的在於,探索事物之本質,所以說這本書很硬,但也因此讓我收益良多。 牛津辭典對Design作的定義: To form a plan or scheme of, to arrange or conceive in the mind . . .for later execution. (對...去形成一計畫或方案,運用智力去整理或考量...,以便於後續的執行) 重點會在plan, in the mind, and later execution。 依作家Dorothy Sayers的說法,創作的階段可分為: 1. The formulation of the conceptual constructs 2. Implementation in real media 3. Interactivity with users in real uses 良好的設計具有概念上的完整性:unity, economy,clarity. 但真實在團隊的溝通上,要達到概念的統一是一種目標,而且需要透過大量的對話才能達到。 這點必須不厭其煩地講解、上課、review,才有可能讓這設計的概念,在專案中逐漸的內化。 這讓我感到挫折,專案或公司裡的 Architect / SA / SD / QA,需要花多少的時間,才能讓成員的概念一致化? (那麼,文件與對話的比例又要做多少的調整?) 接著講到工程師是如何進行思考的。 使用合理的模型這件事。 模型必須包含: Goal / Desi...

工作大解放

工作大解放 Rework :這樣做事反而更成功 這本書中許多觀念及原則都是我所認同並奉行的。 我相信,只要對工作時做的事的本質好好思考,所得到的結論都是相同或相似的;只不過,有時更需要些因緣際會,才能成功。 著名軟體公司37signals創辦人在《工作大解放》中大方分享經營事業的心得,這本新書勇奪Amazon商管類冠軍,並榮登《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排行榜。 37signals顛覆傳統MBA定義的工作法則。 工作狂不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已經回家了,因為他找到更快完成事情的方法。 還有趕快戒掉「溝通成癮」的習慣,太多干擾會降低生產力,反觀寫作已成為當今好構想的交流方式,電郵、即時通、部落格都靠文字來溝通。 成功也不能只靠產品或技術,還要有傑出觀點,選定立場、激發熱情是現代人吸引超級粉絲的關鍵。 這個時代抄襲跟分享一樣容易,要脫穎而出,不必跟對手比多,反而要「做得比對手少一點」,然後專注在自己,做出讓人著迷的好東西。 從成功中學習     別人家的產品賣不出去,跟你沒關係;別人家的團隊建立不起來,也不干你的事;別人無法替自家的服務訂定適當的價格,也跟你毫無關係;別人入不敷出…… 嗯,這樣你該懂了吧! 另一種常見的迷思是:你必須從你的錯誤中學習。 到底你從自己的錯誤中能學到什麼?你可能學到不要再重蹈覆轍,但這有什麼價值?你仍然不知道你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相反的,你應該從成功中學習,成功經驗才能給你真正的武器。當某件事成功了,你就會知道你做對了什麼,你以後可以再做一次,而下次可能做得更好。 失敗不是成功的先決條件,哈佛商學院有項研究發現,已經成功的創業家。再次創業成功的機率比一般人高,約34%;但第一次開公司就失敗的創業家,後續的成功機率跟首次創業的人幾乎相同,只有23%。曾經失敗的人日後成功的機率,竟然跟從未嘗試過的人一樣。 由此可見,成功確實是更重要的經驗。 別在進場時就想著怎麼退場     如果你在進場前就想著怎樣退場,那你看事情的優先順序顯然有問題。 你會在一段感情開始時,就盤算著怎麼分手嗎?你會在第一次約會時,就寫婚前協議書嗎?你會在結婚那天早上,跟離婚律師見面嗎?這太荒謬了,對吧?...

2011 開年專輯仔細聽

下午在家,邊看書邊聽音樂,還是評一下個人認為年末第二波發的專輯比較好聽的。 強烈推薦的專輯: 蕭煌奇 【孤獨的和弦】 、 黃妃 【相思聲聲】 、 A-Lin 【寂寞不痛】 【孤獨的和弦】 蕭煌奇和4位巨星級製作人合作聯手打造的專輯,李偉菘、李偲菘、黃韻玲、陳建寧。 推薦的是首波主打歌:”末班車”,及專輯同名歌曲”孤獨的和弦”。 尤其是 末班車 這首,感情的流露,蕭煌奇真的很會唱~ 末班車 空著手 猶如你來的時候 緊皺的額頭 終於再沒有苦痛 走得太累了 眼皮難免會沉重 你沒錯 是應該回家坐坐 鳴笛聲 悄悄地刺進耳朵 這一次揮手 恐怕再沒機會問候 最後一遍了 換你躲進我雙肘 像靠在 曾搖動我的天空 別說話 淚水你別帶走 鏡子裡的我 已留下你 輪廓上的笑容 別回眸 末班車要開了 你不過先走 深愛是讓不捨離開的人 好好走 別牽掛 約好我們再見 散步的午後 要像從前 再挽著手敘舊 別逗留 末班車要開了 路到了盡頭 回頭是爲永留心口的人 好好走 【相思聲聲】 黃妃的歌聲不能說沒得挑剔,有些不夠圓潤,但技巧沒話說,這張專輯中的歌非常非常適合她。 推薦:相思聲聲、夜半暝、無眠(翻唱蘇打綠的歌)。 相思聲聲 (霹靂布袋戲【兵甲龍痕】片尾曲、緯來綜合台【冰火五重天】片尾曲) 月娘轉身說心意 一笑望相思 過往情隨風去 轉眼又一年 孤鳥夜愁啼 哪堪相思聲聲思 誰人來捉弄 為何你不在阮身邊 * 你咁有聽到相思聲聲思 不知阮欲對叼位去 世間愛若有盡時 寧願斷腸伴花眠 無論酸甘甜 你咁有聽到相思聲聲思 你孤單寂寞也無語 等待花開終有時 你願返來阮身邊 今夜伴月暝 (等待花開終有時 你願返來阮身邊 今夜伴月暝 咁講你無聽見阮心意 為何愛你愛甲相思未離) * 雨煙江上說分離 一曲絕情詩 咱約定不放棄 秋冬無盡時 孤鳥夜愁啼 哪堪相思聲聲思 誰人來捉弄 為何你不在阮身邊 【寂寞不痛】 A-Lin的這張專輯主打都夠芭樂,但不愧是鐵肺歌手,要把芭樂唱到這般好聽也不容易。 推薦: 給我一個理由忘記 、寂寞不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