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電影【異星入境Arrival】的關係, 裡面提到「沙皮爾–沃爾夫假說」,於是 去找了本語言學相關的書,《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 之前對這方面的知識不足,這本書帶給了我相當多沒想過的觀點。 其中女主角所提的「Kangaroo」的誤解故事,在書中有確實的例證。 精彩絕倫,好書一本。 從本質來說,任何一個語言(包括最「原始」的民族的語言處理最複雜的思想。如果一個語言在哲學表達層次有所不足,頂多是因為少了一些抽象詞彙,或是缺了幾種句法結構而己,但這些都能輕易從別的語言借來:所有歐洲語言的哲學詞彙都是從拉丁文挪用的,而拉丁文又幾乎是原封不動從希臘文搬過來。 英國哲學家羅素:「 我們能藉由一個語言最擅於表達的意念,來細究該民族的性格 。舉例來說,法文裡有『聰敏的、機智的、內心的』(spirituel)或『精神、機智、聰明』(l’esprit)等字眼,在英文裡幾乎無法表達﹔因此,我們很自然就會推得法國人比英國人更具有『精神、機智、聰明』,也是更加『聰敏的、機智的、內心的』,而且經實際觀察後證實確是如此。」 美國哲學家史坦納在一九七五年的《巴別塔之後》一書中指出,「我們句法結構裡前瞻性的成規」和「 語意表達的未來性 」(換句話說,是語言裡有未來式這回事) 讓我們對未來有希望,免於陷落虛無主義之中,甚至讓我們不至於集體自殺。 他說:「如果我們的時態系統更脆弱,我們也許無法持續。」(他顯然有著先知般的靈感,因為每年都有數十種沒有未來式的語言滅絕。) 在這本替文化辯護的書中,我的論點是語言會深刻反映出文化差異,並且有愈來愈多的科學研究證實母語會影響我們思考、感知世界的方式。 語言之間最明顯的差異,是不同的語言會為同樣的概念賦予不同的名字(或稱標籤)。大家都知道,這些標籤除了是文化的約定俗成外,並沒有其他的作用。 根據常理, 雖然語言可以主觀任意訂定標籤,卻不能用同樣主觀任意的方式來處理標籤背後的概念。語言不能隨意進行分類,因為一定是真正相似的東西才會放在同一種標籤下。 任何一種語言在分類事物時,必須把現實生活中(或至少在我們所察覺的現實生活之中)相似的東西歸類在一起。 我們畫了一張清楚的地圈,把語言劃分成兩個明白的區域:標籤與概念。 標籤代表俗成,但概念反映的是天生的能力。每種文化可以任意在概念上面標上標籤,但標籤背後的概念卻是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