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 notes

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從GDP、失業率、通貨膨脹、貿易差額…反思我們的經濟生活
Leading Indicators: A Short History of the Numbers That Rule Our World
這本書前後花了四個月才讀完,前面跟後面的章節比較有趣,不過此書值得思考的點很多。

就如「失業率」是怎麼計算的,其實我九成的朋友都不清楚,然後當政府公告失業率下降時,好像社會就相對穩定了,殊不知失業率的分母是只包含,「你想找工作卻找不到」的人,而不包含「已經放棄找工作的人」,也就是如果你找了12個月的工作,一直求職無門,然後放棄找工作了,這時,你就不被包含在「失業人口」裡了。

要計算失業率,意味著要先區分沒有工作的人究竟有沒有意願找工作,劃清勞動人口與非勞動人口的界線,也就是首先要確立某個時間點上的勞動人口數目。
當失業率下降時,到底是大家都找到工作了?還是大家都放棄找工作了?

以下就是筆記,不過整本看下來一直以為 GDP欺騙了我的同時,才發現目前的GDP雖然計算公式脫離現實,卻還是不能捨棄不用的理由。

令我有所收穫的書。

日復一日,一連串的經濟統計數據紛紛發佈,如同豪雨傾灑不斷:國內生產毛額、失業率、通貨膨脹、貿易、消費信心和消費者開支、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指數。這一組又一組的統計數據密切影響著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在此可稱之為「主要指標」,視之為洞察經濟實況的情報。但真相是,所有指標只適用於各自被創造的年代,只能測量當時世界的經濟。但世界,無疑是恒常變幻的。

然而,這些數字當年衡量的世界,基本上是各民族國家生產物品的世界。當時經濟體的基礎是商品的產出,是基於工業、農業和製造業。此後幾十年,美國及其他許多經濟體的性質發生了巨大變化:遠離工業,走向服務業;遠離工廠製造,走向創意發明。

主要指標最初是應政府需要而創造的。它們是名符其實的宏觀統計資料,目的是要清楚反映經濟全貌。失業數字、國民所得、國民生產毛額、貿易與農業生產,以及將會談到的通貨膨脹,都是界定「經濟」的指標。它們不是為了幫助人們引導自己經濟生活的方向而設計的。

我們活在一個由經濟數據所定義的世界。我們對自身和社會狀況的評估皆基於這些數據。不論是國家經濟增長的速度、物價上漲的幅度、收入水平還是就業現狀,世上一切皆由數字統治。我們也把經濟統計數字視為成敗的絕對標誌。殊不知,這些數字在一個世紀前並不存在,多半在一九五○年也還未誕生,如今卻被奉為圭臬,神聖如自然定律。
201303 暴力熊~Groomy

能測量的都測量了,不能測量的還是不能測量。如果一件商品標了價錢,它就可以被測量。但就如羅伯特﹒甘迺迪對GDP的看法一樣,這種方法忽略了現實生活的廣泛部分,忽視了涉及主觀經驗和個人選擇的定性問題,如人們怎樣決定買什麼,不買什麼﹔何謂需求與欲望,以及當價格改變時,消費者又會如何調整消費方式等問題。這類問題被視為是統計學所能觸及的範圍之外。

經濟學家顧志耐早已看出,人們盲目崇拜簡潔工整的數字,又憑數字解決社會和政治問題,是大有問題的,因為數字的本意並非如此。
他說:「人類本有一種可貴的能力,能將複雜狀況簡而化之,取其模概。這一能力若沒有嚴格準則來約束,將會非常危險。尤其是量化方法,那些確鑿的結果,似乎可為所測量的事物做一準確扼要的綜述,但其實通常是種誤導。有關國民經濟的計算,正給人這種錯覺,也會引致數字的濫用。這些數字牽涉的議題,恰恰是社會團體衝突角力的焦點所在。各方辯論的有效推進,往往得力於過度簡化的數字。錯覺與濫用就更嚴重了。」

多數人一生都在同一個國家度過,即使旅遊和貿易近年蓬勃發達,人們的生活地點大都不會離出生地太遠。人的身體大致位於定點,但經濟活動卻是靈活流動的。
究其原因,是經濟生活的本質已越來越取決於人們使用的服務,不管是旅遊、教育還是網路生活。不僅如此,一件商品屬於哪個地理領域,現在也越來越難界定。

媒體和政客最喜歡這些一目了然、定期公布的數字,報導起來簡單,理解起來容易,也很好消化。但這些數字本身並沒有人們賦予的份量。它們只是平均值,模糊了人群之間的重大分別。

不丹是唯一明確表示拒絕使用國民經濟會計制度的國家。
不丹第一部見載的法典源於十八世紀,制訂者是一位仁波切上師。法典有言:「政府若不能為人民創造幸福,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不丹花了數十年時間,不斷改進國民幸福指數的量度方法。其中關鍵的一點,是不丹人對於「幸福」的理解,是有別於西方的。

「現今社會越來越以表現為主導,統計變得至關重要。對什麼進行統計都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如果統計方法是錯誤的,我們追求的事物也是錯誤的。」

不丹經濟學家烏拉有言:「財富的真正形式是美不勝收的自然環境,充滿活力的健康身體,強烈的凝聚力和歸屬廠,生命的意義以及享用時間的自由。」
在不丹以外,「幸福」研究基本是把「產出」換為「幸福」。現代經濟的目標是提高產量,盡可能皆大歡喜。

康納曼和特沃斯基等行為學家已一再證實,不少人即使擁有的少,但只要比鄰居和同事擁有的多,就會感到愉快。心理學家會設下一個參考點,作為比較的金額底線。結果,很多人寧願自己年薪五萬而身邊人年薪四萬,也不希望自己每年賺七萬五千而身邊人賺十萬。

伊斯特林矛盾:指出越來越多的商品獲得並不能讓人更加幸福。此後的調查研究一再顯示,富裕的國家和國民,並不比貧困的國家和國民過得幸福;在一段長時間內,即使人們所得的物質產品越來越豐富,社會越來越安穩,人們也沒有變得更加幸福。

我們也許能承認現行統計方法有所局限,也許還能提出新方法,顯著改進舊有模式。但即使如此,老問題仍然存在——新的方法一旦實行,總會不小心引出一堆新的問題。打個比方,如果要大幅修改國內生產毛額的計算方法,所得數據就無法與過往記錄對比,那麼各國政府、聯合國、世界銀行、數十萬個非政府組織、全球媒體乃至世界上幾十億人又從何判斷數據的含義呢?數據總要置於某種背景下來理解才有意義。主要經濟指標隨著時間推移,愈能占據核心地位,影響力也愈大。原因之一是時間越長,人們越容易從數據中找到各種有用的模型和參照點。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百分之四,可能意味經濟表現良好、欠佳或者普通。如果不知道過去二十年百分平均成長率是百分之三,就無法做出判斷。

我們能從統計數據看到的最多只是未來的各種可能性,而不是一條清晰敞亮的前路。

經濟指標旨在描述,而非求解。

如此看來,經濟指標用處不大?事實當然並非一直如此。它們出現之前,經濟狀態從來沒有得到如此清晰的呈現。
縱觀各大經濟指標的初始理念,沒有一個在誕生時就要承載今天的分量,也沒有一個是絕對的經濟標準,既無法直接反映生活品質好壞與國家成敗,也不能說明一國政府是獨具慧眼還是自掘墳墓。
經濟指標用處不大?事實當然並非一直如此。它們出現之前,經濟狀態從來沒有得到如此清晰的呈現。
幾十年過後,經濟指標已不只是政府、企業參考的統計數字,而是社會成敗的絕對標示。這一演變過程極為迅速而不易察覺,幾乎沒有人意識到統計數據已經變質。

目前經濟體系正在飛速轉型,若以為一個數字就能概括就業狀況,是相當不智的想法。

單一數字永遠不足夠——這是國內生產毛額的最大局限。問題不在於計算統計範圍,而在於以單一數字呈現複雜多變之經濟體系的想法。

首先要明白,所有經濟指標都源於龐大的數據﹔統計學是數據蒐集回來後,人為進行分析的學問﹔統計數據也是由人為建構,旨在提出理解資料的方式。每一筆原始數據都具有同等價值,但人們極少能物盡其用。

因此,我們要解決問題,就不能只看某一類數據,而要善用所有數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小褶 Life(3) 古亭景美線段

經過上周的總統大選後,想說可以好好地規劃路線,這週末再來享受我的Bike Life,沒想到天氣預報一直恐嚇著我:「週末會下雨,週末會下雨,週末會下雨......。」 哇靠,早上起來,天色是有些陰暗,查了yahoo天氣,竟然下雨機率僅20%,趕緊重新考慮騎車的路線。 這次的目標是新店溪。 想說從哪邊切入比較好,唔,從師大路那邊進古亭河濱公園看來是不錯的選擇,要是下午真的下雨,就在師大路那邊晃一下午也比較安全。 查了google map,怪怪的,不知哪邊是公園的入口處。 不管了,到那附近再說,總有路口的。 結果是......迷路了。 -___-||| 到師大路跟兒童交通博物館那邊,就是看不到古亭河濱公園的入口。 沒辦法,走確定知道的路,以前新店上班時,總是從思源街接到景美堤外便道,果然,從那邊進去就對了。 (後來從古亭河濱公園也騎到中正河濱公園,才發現,那邊只有很小一條汽車進來的道路,真的很難找。 建議從思源街沿自來水廠那邊進來比較方便。) 就目前騎的3個線段而言,沿景美溪新店溪的河濱是最好騎的了,路又寬廣又平直,要飆車也容易。 看看地圖,只到舊橋就沒了,不知什麼時候才會完工咧...... 這樣,之後還可以直接騎到動物園咧!! 這個線段有較多的網球場地,靠古亭河濱公園那邊還有羽球場地,騎車的族群跟前兩次的線段比較起來,嗯,在地居民比較多(關渡到淡水則是遊客特多),應該是方便的緣故吧,騎Dahoon折疊車的人也比較多,莫非這附近有Dahoon專賣店?! 終點出來就到景美夜市一帶。 不錯的塗鴉作品。北市很多自行車道旁的圍牆,是開放給民眾塗鴉的。 (旁邊有 borther的簽名,莫非這是傳說中塗鴉客brother先生的作品?! 但......割腕的少女 ...... 繪在自行車道的旁邊,想表達什麼咧!?) 在終點處有很大的Taipei Cycling Mark。 雖然一開始有些小迷路,但也剛好繞到了兒童交通博物館......的外面,跟小丸子的看板合照。 門票太貴了,也聽有人說其實有些不值得,所以也不打算買票進去。 >___...

明天是晴天嗎(明日晴れるかな)

因為最近的日劇:求婚大作戰,才聽到這首歌的。 桑田佳祐的"明日晴れるかな"。 歌詞的內容跟劇情還蠻貼切,求婚大作戰就劇情而言不是頂好的,但題材相當有趣,令人反省的地方也頗多。 很多時候很多事,如果再來一次,我們會怎麼選擇怎麼做? 這MV不同於日劇的片尾MV: 中文歌詞如下: 明天是晴天嗎 作詞:桑田佳祐  作曲:桑田佳祐  編曲:桑田佳祐 島健 炙熱的淚呼喚著愛 曾經閃爍的歲月 也迷失了方向 明天我依舊徘徊在街頭 沒有回頭路可走 側耳傾聽 心靈深處是什麼在私語 獨自躲在昏暗的街頭 回首當日的天空  上帝賜予我們孤獨與試煉 想哭就要放聲大哭 難道是命中注定 叫人不敢面對 日覆一日 不可思議 Oh baby No maybe 愛已走遠 情已不再 我只能佯裝嘆息 將怨恨拋給這世界 Oh baby you are maybe 憂喜交織 幸福的feeling 抱緊我 one more time 珍惜曾經的我 讓回憶刻骨銘心 往事已經隨風 人生路還漫長 只為見證夢想 誰來開啟奇跡之扉? 多想再一次觸碰你的笑顏 不知你是否發現命運的鑰匙 就握在你手中 Why baby? Oh tell me 愛恨纏綿 假裝視而不見 只為能守護在愛人身邊 Oh baby you are maybe 距離勝負僅一步之遙 站在崩潰邊緣的feeling 我想穿越 one more chance I talk to myself Oh baby No maybe 愛已走遠 情已不再 輕輕的嘆息背後 只留下深深的悔恨 Oh baby Smile baby 生命轉瞬即逝 每個人都在心中默默祈禱 明天是晴天嗎 在那遙遠的天空下 這些是有趣的文章: 釋日劇《求婚大作戰》中的「哈利路亞」 劇情解釋

GLOOMY BEAR 暴力熊

Gloomy Bear身世背景: Gloomy是一隻在路邊被遺棄的粉紅色小熊 , 被小朋友Pity發現,並將牠帶回家中收養, 並為小熊取名為Gloomy。 可惜.....Gloomy外表可愛,但因為被拋棄的緣故~卻有著一般熊的暴力性格, 長大長出爪子後就時常向主人用暴力招數打招呼, 而Pity就慘被Gloomy日日夜夜地欺負!悲慘ㄉ人生就這樣子開始囉!! 暴力熊喜好~咬主人頭, 而牠的主人,復原能力極高...打不死喔~厲害厲害! 暴力熊顏色:粉紅色,金色,銀色,紅色,藍色,黃色,還有罕見的綠色與混色。 粉紅色暴力熊性別:女 頭大身細,眼珠黑色,爪白色兼尖利,具有殺傷力,她多數用口爪殺人,殺完人後喜歡在街上徘徊。 小主人每次都被暴力熊揍得半死兼頭破血流, 但仍然不離不棄地緊緊抱住這隻血腥的寵物; Pity就算受到傷害亦要讓開心的回憶遮掩,然後繼續微笑期待小熊再次跟他一起溫習/做功課/看書;相信等待他的會是小熊的溫柔而非暴力傷害; 暴力熊和他小主人之間微妙的情感讓人感動又心酸; 這次轉輪科技所推出的暴力熊,內容包含小男孩Pity與粉紅熊Gloomy兩支一組。造形上善用Gloomy胖胖的軀體,將轉輪關節隱藏其中,全身有14處可動。可替換配件包含小男孩被打的表情,還有防止熊熊咬人的口罩以及牠嘴角流下來的血,原型制作為山口勝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