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你該讀讀的阿德勒

NewImage  NewImage NewImage
NewImage  NewImage NewImage
這兩三個月,看的阿德勒心理學系列有這六本:
• 被討厭的勇氣
• 其實你不必為了別人改變自己
• 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
• 你的生命意義由你決定
•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 自卑情結

基本上,這篇notes主要以《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心理學講義》、《被討厭的勇氣》為主,不過《心理學講義》的內容較為八股制式一些。

列表上面3本都是岸見一郎詮釋阿德勒的著作,下面3本則都是阿德勒自身寫的。

因為岸見一郎詮釋有『現代感』,加上屬於文化與我們相近,所以讀起來的共鳴是比較大的。若沒時間消化,前三本選個一本看也行。

阿德勒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為心理學三大巨擘,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者。阿德勒主張人是不可分割的一個實體,所以他重視人格的整體觀、重視個體的社會及人際關係,認為脫離了人的脈絡就無法充分了解人。

【阿德勒心理學的人生行動指標】
  ■人生的意義,要靠自己給予(一切取決於自己)
  ■即使被討厭,也要自由地活下去(接受真正的自己)
  ■不害怕失敗,才能真正向前邁進
  ■所有的「自由」,都伴隨著相對而來的「責任」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根源
  ■不要用「人生的謊言」來逃避自己的課題
  ■不要期待被體諒,而是要用語言直接表達
  ■人無法相互了解,所以更需要努力溝通
  ■拋掉過去,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抱持「樂觀」主義,而不是「樂天」主義
  ■不必背負著他人的課題
伏見稻荷大社 - 千本鳥居繪馬


 無論是誰,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不只你看到的世界跟我看到的不一樣,甚至可以說沒有人能跟別人擁有同樣的世界。

「我們如何看待事物」的這種主觀就是一切,而且是讓人無從逃避的。

所以,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否定心理創傷:你說「有原因才會有結果」,也就是說,過去所發生的事(原因)決定了現在的我(結果)。

如果真如你所說的,「過去」發生的事決定了人的「現在」,那會不會有點奇怪?
如果只聚焦在過去的原因,想用它來說明一切的話,就會落入「決定論」的框架中。也就是說,過去所發生的事已經決定了我們的現在和未來,而且無法動搖。不是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

繭居的朋友並非「因為不安,所以無法走出去」﹔要反過來想,是因為「不想走出去,所以製造出不安的情緒」。

目的論是說:「無論之前你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那對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決定你人生的,是活在「當下」的自己。
  • 目的論:「去處」比「來處」更重要
在背後推動人類活下去的並不是「原因」,而是人類自己設定、並主動追求的「目標」。
我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利用情緒,並不是被情緒推動、受它支配。在多數的情況下,情緒的出現是為了讓對方聽我們的話,照我們的願望行動。

佛洛伊德對心理創傷的論述是非常吸引人的:心裡背負的傷痛(創傷)造成現在不幸的遭過。把人生當成一部「曠世巨作」來解。這種因果定律相當簡單易懂,戲劇性的展開更讓人揪心,有難以放手的魅力。

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創傷的相關論述中是這麼說的:「無論任何經驗,它本身並不是成功也不是失敗的原因。我們不要因自身經驗所產生的衝擊(也就是心理創傷)而痛苦,而要由經驗中找出能夠達成目的的東西。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阿德勒認為,決定自我的不是「經驗本身」,而是「賦予經驗的意義」。
重點在於,並不是因為發生了這些事就一定有什麼樣的結果。我們是藉著「賦予過去的經驗什麼意義」來決定自己的一生。人生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決定要怎麼生活的,是我們自己。

人,會捏造憤怒的情緒:你是受到憤怒的情緒驅使而大聲怒罵。平常你個性溫柔敦厚,但昨天卻壓抑不住憤怒的情緒。那是不可抗力,你也無法控制是嗎?
你並不是「受憤怒的情緒驅使而大聲吼叫」,你完全是「為了大聲吼叫而憤怒」。也就是說,為了達到大聲吼叫的目的,而製造出憤怒的情緒。
你是先有了要大聲吼叫的這個目的,也就是想藉由大聲吼叫讓犯了錯的服務生屈服,照你說的去做。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於是捏造了憤怒的情緒做為手段。
即使你沒有刻意大聲吼叫,只要好好說,服務生一定會鄭重向你道歉、用乾淨的布幫你擦拭、採取應有的處理﹔然而你還是大聲吼叫了。因為你覺得一一說明太麻煩了,於是選擇用更粗糙直接的手段想讓對方屈服,憤怒的情緒就成了你的工具。

憤怒是可以收放自如的「工具」。
ex:即使在吵架時,面對不同的人,我們還是會給予不同的態度。

問題不在「經歷過什麼事」,而是「如何解釋它」

如果過去決定了一切,過去又無法改變的話,那麼活在此時此刻的我們,對人生就完全束手無策了。

如果人可以改變,就絕不會把決定論當成價值觀的基礎,必須以目的論為立足點。

感受不到幸福的狀態下,繼續做「現在的你」應該不會好到哪裡去。
「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它。」
  • 阿德勒心理學主要的內涵便是在辨識人們如何設定他的目標,以及追求目標的律動模式。找出牽動個體行為的人生目標,便能理解隱藏在行為背後的含意。
  • 當人們理解自己行為背後的目的或行為的理由,才能改變行為。
你的不幸,是自己「選」的:希臘語的「善」跟道德沒有關係,純粹是「有用」的意思﹔另一方面,「惡」的意思是「沒有用處」。這個世界上雖然充滿各種不正當的犯罪行為,但沒有一個人自願採取「惡」,也就是「沒有用處」的行為。
在人生中的某個階段選擇了「不幸」。不是因為你生在不幸的環境中,也不是因為你陷入不幸的狀況,而是因為你判斷這種「不幸」對自己是一種「善」(有用)。

個人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還有如何看待「自己」。你可以這麼想:把所有我們「賦予它意義」的概念集合起來,就是生活型態。

說得貼切一點,就是「人生的姿態」。阿德勒心理學認為,生活型態是自己選的。

如果生活型態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選的,應該就有重新選擇的可能性。

你不是無法改變。無論何時何地,人都是可以改變的。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不要改變」

也就是說,大家儘管有種種不滿,但保持「現在的我」還是比較輕鬆又安心的。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並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被討厭也沒關係:並不是『故意做出被討厭的行為』,而是「你自己覺得是好的而去做,就算結果被他人討厭也不要在意。」

之所以只看得到自己的缺點,是因為你下了決心「不要喜歡自己」。為了達成不喜歡自己的目的,才會不看自己的優點,只注意缺點。
為什麼你會討厭自己?為什麼讓自己只看得到缺點,變得不喜歡自己?那是因為你過分害怕被別人討厭、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所導致的。

你擔心被別人否定,害怕被別人嘲弄、拒絕,怕自己的心受到重傷。所以你認為,與其要陷入那種劣勢中,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和別人有瓜葛。也就是說,你的「目的」是「不要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害」。

良好的溝通:
  •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不可能互相理解,因此為了增進理解,除了努力溝通別無他法,而認為對方無法溝通的人,其實一開始就沒有溝通的意願。
  • 說得直接一點,不願意用言語溝通來解決問題的人,代表他認為對方比自己低等,所以溝通了對方也聽不懂。
  • 良好的溝通不是出自愛,而是有良好的溝通才有愛;愛也不等同於良好的關係,而是良好的關係所帶來的結果。
  • 溝通其實是一種技術,我們雖然無法學會愛,卻能學習技術。
在解決問題之前,先確定「這是誰的課題」。
  • 只需思考誰要承擔起最後的責任、或是最後要由誰來承受決定所造成的結果,就能區分是誰的課題了。
  • 原則上,我們不能承擔別人的課題,也不能讓別人解決自己的課題。
  • 肯定孩子的存在,就是最好的「鼓勵」。
  • 只要從旁守護,不要過度干涉。
我們不能無視於狀況,便決定什麼是「絕對的價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都必須視狀況逐次由當事者們共同決定。
我們不能期待別人察覺或體諒我們的情緒,如果我們什麼都沒說,就不會有人了解我們的想法。沉默無法換來別人的幫助,如果我們需要求援,就要確實地用語言表達出來。

無論是體諒或期待被體諒,都和,隨意干涉他人事物一樣,只存在於縱向關係之中。那代表我們認為對方靠自己什麼都做不到,或至少認為他們不懂得怎麼依靠別人。

當人提起過去的某段回憶,是他選擇了與現在的生活型態一致的這份回憶,而不是過去的經驗決定了他現在的生活型態。

當我們可以拋棄過去,我們與那個人相處的時空才不會凝滯在最糟的地方,而會重新開始流動。今天的這段時間,也不再是昨天的重複及延長。

孩子跟大人同樣都處在相對的世界裡:沒有人知道何謂絕對的事實。就算是科學,也沒有絕對的事實。科學是以常識為基礎,因此科學會不斷改變、進步,並樂於接受以小錯汰換原有的大錯。只要是人都會犯錯,最要緊的是有錯就要修正。在人生原型逐漸成形時就加以修正,最快也最好。

......
對阿德勒心理學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從這些入門書籍開始。



NewImage NewImage
另外看不下書的,可以先從漫畫入門: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用漫畫輕鬆讀懂你需要的阿德勒
•漫畫心療系 個體心理學篇 全

其中,《心療系》這本雖然內容有些搞怪,但意外詮釋的蠻準確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小褶 Life(3) 古亭景美線段

經過上周的總統大選後,想說可以好好地規劃路線,這週末再來享受我的Bike Life,沒想到天氣預報一直恐嚇著我:「週末會下雨,週末會下雨,週末會下雨......。」 哇靠,早上起來,天色是有些陰暗,查了yahoo天氣,竟然下雨機率僅20%,趕緊重新考慮騎車的路線。 這次的目標是新店溪。 想說從哪邊切入比較好,唔,從師大路那邊進古亭河濱公園看來是不錯的選擇,要是下午真的下雨,就在師大路那邊晃一下午也比較安全。 查了google map,怪怪的,不知哪邊是公園的入口處。 不管了,到那附近再說,總有路口的。 結果是......迷路了。 -___-||| 到師大路跟兒童交通博物館那邊,就是看不到古亭河濱公園的入口。 沒辦法,走確定知道的路,以前新店上班時,總是從思源街接到景美堤外便道,果然,從那邊進去就對了。 (後來從古亭河濱公園也騎到中正河濱公園,才發現,那邊只有很小一條汽車進來的道路,真的很難找。 建議從思源街沿自來水廠那邊進來比較方便。) 就目前騎的3個線段而言,沿景美溪新店溪的河濱是最好騎的了,路又寬廣又平直,要飆車也容易。 看看地圖,只到舊橋就沒了,不知什麼時候才會完工咧...... 這樣,之後還可以直接騎到動物園咧!! 這個線段有較多的網球場地,靠古亭河濱公園那邊還有羽球場地,騎車的族群跟前兩次的線段比較起來,嗯,在地居民比較多(關渡到淡水則是遊客特多),應該是方便的緣故吧,騎Dahoon折疊車的人也比較多,莫非這附近有Dahoon專賣店?! 終點出來就到景美夜市一帶。 不錯的塗鴉作品。北市很多自行車道旁的圍牆,是開放給民眾塗鴉的。 (旁邊有 borther的簽名,莫非這是傳說中塗鴉客brother先生的作品?! 但......割腕的少女 ...... 繪在自行車道的旁邊,想表達什麼咧!?) 在終點處有很大的Taipei Cycling Mark。 雖然一開始有些小迷路,但也剛好繞到了兒童交通博物館......的外面,跟小丸子的看板合照。 門票太貴了,也聽有人說其實有些不值得,所以也不打算買票進去。 >___...

明天是晴天嗎(明日晴れるかな)

因為最近的日劇:求婚大作戰,才聽到這首歌的。 桑田佳祐的"明日晴れるかな"。 歌詞的內容跟劇情還蠻貼切,求婚大作戰就劇情而言不是頂好的,但題材相當有趣,令人反省的地方也頗多。 很多時候很多事,如果再來一次,我們會怎麼選擇怎麼做? 這MV不同於日劇的片尾MV: 中文歌詞如下: 明天是晴天嗎 作詞:桑田佳祐  作曲:桑田佳祐  編曲:桑田佳祐 島健 炙熱的淚呼喚著愛 曾經閃爍的歲月 也迷失了方向 明天我依舊徘徊在街頭 沒有回頭路可走 側耳傾聽 心靈深處是什麼在私語 獨自躲在昏暗的街頭 回首當日的天空  上帝賜予我們孤獨與試煉 想哭就要放聲大哭 難道是命中注定 叫人不敢面對 日覆一日 不可思議 Oh baby No maybe 愛已走遠 情已不再 我只能佯裝嘆息 將怨恨拋給這世界 Oh baby you are maybe 憂喜交織 幸福的feeling 抱緊我 one more time 珍惜曾經的我 讓回憶刻骨銘心 往事已經隨風 人生路還漫長 只為見證夢想 誰來開啟奇跡之扉? 多想再一次觸碰你的笑顏 不知你是否發現命運的鑰匙 就握在你手中 Why baby? Oh tell me 愛恨纏綿 假裝視而不見 只為能守護在愛人身邊 Oh baby you are maybe 距離勝負僅一步之遙 站在崩潰邊緣的feeling 我想穿越 one more chance I talk to myself Oh baby No maybe 愛已走遠 情已不再 輕輕的嘆息背後 只留下深深的悔恨 Oh baby Smile baby 生命轉瞬即逝 每個人都在心中默默祈禱 明天是晴天嗎 在那遙遠的天空下 這些是有趣的文章: 釋日劇《求婚大作戰》中的「哈利路亞」 劇情解釋

GLOOMY BEAR 暴力熊

Gloomy Bear身世背景: Gloomy是一隻在路邊被遺棄的粉紅色小熊 , 被小朋友Pity發現,並將牠帶回家中收養, 並為小熊取名為Gloomy。 可惜.....Gloomy外表可愛,但因為被拋棄的緣故~卻有著一般熊的暴力性格, 長大長出爪子後就時常向主人用暴力招數打招呼, 而Pity就慘被Gloomy日日夜夜地欺負!悲慘ㄉ人生就這樣子開始囉!! 暴力熊喜好~咬主人頭, 而牠的主人,復原能力極高...打不死喔~厲害厲害! 暴力熊顏色:粉紅色,金色,銀色,紅色,藍色,黃色,還有罕見的綠色與混色。 粉紅色暴力熊性別:女 頭大身細,眼珠黑色,爪白色兼尖利,具有殺傷力,她多數用口爪殺人,殺完人後喜歡在街上徘徊。 小主人每次都被暴力熊揍得半死兼頭破血流, 但仍然不離不棄地緊緊抱住這隻血腥的寵物; Pity就算受到傷害亦要讓開心的回憶遮掩,然後繼續微笑期待小熊再次跟他一起溫習/做功課/看書;相信等待他的會是小熊的溫柔而非暴力傷害; 暴力熊和他小主人之間微妙的情感讓人感動又心酸; 這次轉輪科技所推出的暴力熊,內容包含小男孩Pity與粉紅熊Gloomy兩支一組。造形上善用Gloomy胖胖的軀體,將轉輪關節隱藏其中,全身有14處可動。可替換配件包含小男孩被打的表情,還有防止熊熊咬人的口罩以及牠嘴角流下來的血,原型制作為山口勝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