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新的年,按照慣例總要立立志願之類的,不過,因為已經過了那樣的年紀,積習難改,只有利用一些方法來讓自己振作一下了。 (不過,我想心還是最重要的吧!!)
不過書中的這句話說得好:
結構能造就行為,行為不能造就結構。
要改變你的行為,使他回復到你希望的狀態,必須不計一切代價,重建結構。
下面就把前不久看的兩本書的步驟分享一下:
英國最出名的時間管理大師佛斯特發現時間管理行不通,另行開發了新的獨門祕技,能讓天大的事情明天再做,維持優雅的高效率:
.事情太緊急,不能留到明天,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先寫下來。
.天下無難事,全靠小而勤:切成小的,先做容易的。
.事情總是急得不得了,問題出在你下意識把不想做的工作擺到最後一分鐘。
.老闆、客戶、同事缺乏紀律,你得把球傳回去,不能接下來。
.事前計劃老是失靈──罪魁禍首是你,你一開始就排錯工作流程。
.認清「真正的工作」與「忙碌的工作」有何不同,先做、慢做、甚至不做,讓你不瞎忙。
這是Mark Forster最讓人瞠目結舌的管理新書,匯集六年來與讀者及客戶互動的經驗,開宗明義就明確指出,「過度承諾」是抓瞎窮忙的元兇。
乍看書名,對於從小接受「今日事、今日畢」的你可能會覺得愕然,但作者的方法卻是一種全新觀點。作者公開竅門,教你運用三點原則,作好工作管理,讓你和「能幹」劃上等號:
.列清單:如何善用封閉式清單,列出確定要做的事項、明天再做的處理原則、需要完成的事項。
.破心防:如何突破自己內心對惱人任務的抗拒,並詳細拆解各個施行步驟。
.管檔案:傳授如何歸檔,讓你用最快找到所需資料,快問快答。
優質時間管理的七秘訣:
1.願景要明確
2.一次只做一件事
3.少而勤
4.界定你的限制
5.用封閉式清單來工作
6.降低隨機因素
7.把興趣變承諾
這本書有些不錯的建議:
切斷「壓力循環」
藤井義彥教授在書中表示,壓力的存在與加重,是因為人們不斷地思考著它,讓壓力從焦慮中獲得養分,愈來愈滋長,久而久之,終於形成憂鬱症等身心疾病。因此,必須切斷壓力的循環,也就是把腦袋放空,不要老是讓工作上的事情佔據你的思緒。
每天跟自己獨處二十分鐘
重點就是要心靈沉澱。
日本IS行為科學管理研究所長石田淳分享,逐步依循以下步驟,告別3分鐘熱度的祕訣。
步驟1 決定要不要繼續進行
確認一下這件事是屬於「不足的行為」還是「過度的行為」。
請各位讀者們先捫心自問:「我是不是打從心底想要持之以恆地進行該目標行為?」
大家不要覺得這個步驟很多餘。事實上,若想持續進行一件事,「釐清自己真正的心意」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步驟2 想將什麼行為作為目標?
接下來,就要決定你的「目標行為」了。你想要持續下去的目標行為,屬於下列哪一種?想要增加的行為(亦即「不足的行為」)?還是,想要減少的行為(亦即「過度的行為」)
步驟3 設定目標,並且公告周知
想要讓一項行為持續下去,就要有明確的目的、目標,作為你努力下去的原動力。「持之以恆」與「半途而廢」兩者之間的差異,不過在於一個人「能否將自我的成長給量化」,如此而已。
步驟4 測量
在進行某項行為的期間,必須好好地檢測哪些行為應該增加、哪些行為又應該減少,把行為化成可以目測判斷的形式。
步驟5 確認
「確認」這個步驟,用意是為了增加或者減少「目標行為」。
如果到後來你沒有達成自己所想要的結果,原因有可能是選錯了「目標行為」。如果真的是這樣,這個時候就要從步驟一開始重新規劃。
還有人繪出了心智圖,可以參考看看喲!
這張也不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