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本"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心想要去實際地探訪一些裝飾,帶著我的新歡,Olympus E-510以及兩個鏡頭,跟jasmine就去了很久沒去的龍山寺,見證一下。
(遺憾的是,沒有帶腳架,因為想說廟裡會有很多人,不方便駕著腳架拍...)
首先要介紹的是,由1924年保留至今的交趾陶作品,寺左邊過水廊的龍堵,為雲龍形狀。
可以看到的構圖相當漂亮,龍角似鹿,目似蝦,龍嘴正吐出津泉,爪握著帥印「合境平安」。
由於交趾陶本身非常難保存,因而加上此作品的珍貴。
這是寺右邊的虎堵,猛虎瞪著誇張大眼,頭下尾上表示「猛虎下山」,一樣是具歷史價值的交趾陶。
瑞獅,此為承托拱或斗的構件,在寺左邊迴廊的某根柱上。
因「獅」與「師」同音(非指一般老師,而是指以前的太師之官),因此有祝人位居高官之意。
右腳踩著繡球,且獅未繫鈴噹,因此應該是雄獅,只是旁有小獅(一般小獅都由雌獅在帶),故稍有懷疑。(鬍鬚這麼多,是雄獅沒錯啦!!)
飛魚
因為飛魚位在樑柱之上,不好採光(後悔沒帶腳架,不過人真的很多,拜來拜去,也不好架),所以有些不好拍攝,特放上兩張,從不同角度看。
飛魚是龍頭有翼,注意圖中的類似鰭狀的就是翼。
飛魚好「吞火」,故立於柱交角處,在龍山寺拜的第一爐(天公爐)的八角井上方有四隻,不過都是金色,無法由尾色來辨別雌雄(綠尾為雌,紅尾為雄),有機會希望在別間能見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