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哲學目前流行,主張所有一切敘述必須回到日常生活習慣的語言,清楚明白表達。即使讀者沒有多少哲學背景,也能很快上手。這樣的哲學又稱之為分析哲學(analytic philosophy),依據現有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的語言結構,先把一切問題關鍵分析清楚,再去深入討論。而這樣的哲學方法在當今時代已經成為主流趨勢。 「最棒的旅行並非那些遠赴異國的遊歷,而是以不一樣的角度去審視這個世界。」思想的旅行正是如此,當我們從不同的角度開始一段新的旅程,我們將會發現許多新奇有趣的事物。 亞里斯多德曾說,哲學起於訝異。 正如每項手工藝,哲學也是種知識與能力的集合,從事的人必須熟悉相關的內容與方法。分析哲學家的特徵便是他們的方法。他們總是力求以盡可能簡單的方式表達,並且只在不可避免的情況下使用專業用語。 他們以詳述理由的方式來論證,力圖解決問題,他們在邏輯方面訓練有素,以縝密的方式壓縮自己的論點。 「情感的本質是什麼?」本質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特性。 身體理論認為,身體感受的形式是本質性的。沒有悲傷是不帶著眼淚或哽咽。認知的理論,亦即思想理論認為,情感總是與詮釋或判斷有關。沒有悲傷是不帶著對於我們失去了什麼的認知﹔例如失去了伴侶或祖父母等。混合理論則認為,情感是由多種要素所組成。我們可以將情感理論大致分成這三類。 「情感究竟有何作用?」 一旦我們的判斷改變,情感必然也會改變。可是,有許多害怕蜘蛛的人,即使他們知道蜘蛛並不可怕,他們依然會對蜘蛛感到害怕。我們可以迅速摒棄錯誤的判斷,卻無法同樣迅速摒棄錯誤的情感。況且,我們經常會在完全領會自己究竟在害怕什麼之前,就已經先害怕了。因此,深思熟慮的判斷並非屬於恐懼的本質。 我們的體驗在情緒記憶中留下了痕跡,當我們再也不曉得究竟如何選擇,它們便會自行引導我們的行為。 納尼亞傳奇作者曾於上個世紀三0年代主張,浪漫的愛情是中古世紀的一項發明。 為何負面的情感能取悅我們?不知何故,這似乎是種基礎經驗,那就是: 當我們擁有濃烈的情感時,特別能夠感受到自己是人。 字母、單字與句子並非跡象,而是符號,它們和它們的來源之間既不存在自然的連結、也不具有如圖像一般的相似性。 詞意的使用是固定的。 詞彙只是工具 。
當提到例如「但是」、「這」或「與此同時」等詞彙時,我們又該想些什麼呢? 此外,我們的圖像概念太...